在农业生产的年度循环中,冬季大田保墒工作是一项关键环节,关系着来年农作物的生长与收成。
冬季保墒是维持土壤水分的关键。春季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对土壤湿度要求高,以小麦为例,适宜墒情是其顺利发芽和早期生长的基础。许多地区春季干旱少雨,冬季保墒能缓解春旱压力,减少春季灌溉成本与难度,在北方小麦产区作用尤为突出。稳定的土壤墒情可防止土壤板结,保障土壤空气流通和根系呼吸,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维持土壤肥力。
墒情自动监测站配备水分传感器,可实时、准确测量土壤含水量、温度、盐分等参数,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传至监控平台或农户手机终端。这使农户能依据数据及时采取保墒或灌溉措施,还能借助长期积累的数据了解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制定精准农田管理方案,推动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冬季大田保墒的具体措施
(一)深耕深松
秋季作物收获后,深耕能打破犁底层,使土壤混合,经冬季冻融改善土壤结构,提升蓄水能力,深度一般在 20 - 30 厘米。深松在不翻转土层的情况下疏松土壤至 30 - 40 厘米,增强通气性和透水性,适用于黏重土壤,优化土壤物理性质。
(二)镇压保墒
秋季播种后或冬季土壤表层疏松时,镇压器能使土壤颗粒紧密排列,减少孔隙,形成紧实覆盖层,抑制气态水扩散,降低土壤水分蒸发,稳定墒情。
(三)覆盖保墒
常见的有秸秆和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厚度 10 - 15 厘米,能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土壤温度,减少水分蒸发,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肥力,果园中广泛应用。地膜覆盖透光、保温、保墒性好,在经济作物或早春播种作物中常用,可形成独立 “小气候”,促进水汽循环,提升保墒效果。
(四)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富含腐殖质等,施入大田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其疏松多孔,增强保水保肥能力。冬季增施有机肥,既能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又能为作物早期生长提供养分,助力丰收。
冬季大田保墒措施多样,墒情自动监测站助力精准保墒。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提高土壤保墒能力,为农作物丰收提供保障,推动农业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现代农业精细化管理
公司地址: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光电路155号光电产业加速器(一期)
山东风途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致力土壤墒情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仪、土壤水势测定仪的研发,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优惠,土壤墒情监测站质量过硬,土壤墒情监测仪售后服务好!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嫌疑,请作者本人直接联系管理员立即删除本站相关内容。
Copyright © 山东风途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14883号-7 鲁公网安备37079402370876号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