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13371051536

土壤墒情监测站厂家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风途®物联网土壤墒情检测站,用于区域农田墒情的研究与抗旱减灾

文章来源:土壤墒情监测仪    发布时间:2025-11-11 16:32:11    浏览次数:2次

在农业现代化与生态保护需求交织的今天,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长、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物联网土壤墒情监测站正成为连接农田管理与防灾减灾的纽带。

传统人工监测因频次低、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满足实时决策需求,而物联网土壤墒情监测站靠着全天候、多参数监测的能力,为区域农田墒情研究与抗旱减灾提供了技术与数据。

这些监测站通过集成频域反射(FDR)或时域反射(TDR)等传感技术,精准捕捉不同土层水分含量,同步监测土壤温度、电导率等重点指标。

01物联网土壤墒情检测站:设备构成与技术特点

物联网土壤墒情监测站是由多个组件构成的精密监测系统。

它集成了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和太阳能供电,能够适应野外恶劣环境,实现长期连续监测。

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土壤水分传感器、遥测数据采集器(RTU)、供电系统和通信模块。

中心传感器多采用FDR原理,如FT-GS5管式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基于介电常数测量土壤体积含水率,精度可达±3%。需要注意,高有机质土壤(土壤有机碳含量>12%)和高粘粒含量土壤(粘粒含量>45%)由于介电弛豫特性,可能需要针对特定土壤类型进行标定。

低功耗设计,配合太阳能板与蓄电池供电系统,即使在阴雨天气也能连续工作。

通信方式多样,可根据实际场景选择GPRS、4G、LoRa或NB-IoT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数据远程传输。

现代监测站还具备多层级监测能力,单个传感器可同时测量3层甚至10层以下的土壤参数,获取土壤剖面的水分分布数据。

02 区域农田墒情研究:综合分析土壤水分动态

在区域农田墒情研究中,物联网土壤墒情监测站通过布设监测网络,揭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

研究型应用通常在不同行政级别(省、市、县)布置墒情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广泛的监测体系。

通过分层监测,科学家可以了解作物根系吸水规律,分析水分垂直分布特征,为作物根系研究及土壤养分运移提供科学依据。

长期连续的数据积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分析土壤湿度与气候变化、植被恢复的关联性,为生态修复方案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监测数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如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对土壤墒情进行准确预测,为水循环、热平衡、碳循环等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03 抗旱减灾实践:从预警到精准灌溉

物联网土壤墒情监测站在抗旱减灾中发挥着实时预警和决策支持的作用。

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当数据超过预设限值时立即上报告警信息,为抗旱决策提供及时依据。

在区域旱情监测中,监测站可布设成网络,实现大范围旱情评估,帮助农业部门掌握全区土壤水分状况,制定科学的抗旱策略。

灌溉指导是另一重要应用,监测数据可直接指导定量灌溉、适时灌溉,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基于土壤水分的滑坡预警功能,使监测站还能应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当土壤含水量达到临界值时发出预警。

总而言之,物联网土壤墒情检测站通过精准监测、数据支持和科学指导,构建了区域农田墒情研究与抗旱减灾的现代化体系,为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推动农业向精准化、高效化、抗风险方向发展。

管式墒情-(3).jpg


文章地址:http://www.shangqingjiance.com/hyzx/1529.html